在葡萄酒的世界裡,最常被記住的是香氣、年份與評價。但如果我們願意將目光稍微移開酒杯,那些真正為產業帶來結構性改變的人物與行動,往往沒有那麼華麗——但深遠得多。
Angelo Gaja 就是這樣一位人物。他未必是最「討喜」的傳統酒莊繼承者,卻成了義大利葡萄酒邁向現代化、全球化、乃至永續轉型最關鍵的推手之一。


1960 年代:一場在皮埃蒙特的顛覆
1961 年,Angelo Gaja 接手家族酒莊。這間創立於 1859 年的酒莊,位在義大利北部朗格(Langhe)地區,是 Barbaresco 小鎮上歷史最悠久的家族酒莊之一。當時的義大利酒界,有一套極為固定的價值觀:
- 以大橡木桶(botte grande)熟成,容量常超過 1,000 公升;
- 酒款應混合來自不同地塊的葡萄,才能「平衡風味」;
- 在義大利種植國外品種,如 Cabernet Sauvignon、Chardonnay,是「背叛」風土的行為。
但年輕的 Angelo Gaja 不這麼認為。他做了三件當時被視為「異端」的事:
- 使用小橡木桶熟成(barrique):學自波爾多,這讓酒體更緊緻、單寧更細膩,也讓酒款更早進入巔峰。
- 單一葡萄園(cru):如 Sorì Tildìn、Costa Russi 等,展現不同土壤、坡度與微氣候的風味差異。
- 引入國際品種種植:在 Barbaresco 土地上種下 Cabernet 與 Chardonnay,挑戰產區規則。
這些行為讓他在當地成為爭議人物。連他自己的父親 Giovanni Gaja 都曾直言:「他釀的酒,不是我們朗格的味道。」但今天回頭看,他的做法正是讓義大利從「地中海葡萄酒大國」蛻變為全球精品市場要角的開端。
一瓶酒,從「得獎」走向「對話」
Gaja 所帶來的革命,不只是技術升級,而是價值思維的翻轉。他讓產區開始思考:「如果每一塊土地都有自己的聲音,我們是否應該釀出它的聲音,而不是讓它被平均化?」
這聽來像是當代風土主義者的宣言,但在 1970 年代,這還只是 Gaja 一個人反覆自問,而更慶幸的是他沒有停在大腦風暴裡:他開始在葡萄園中保留「雜草」、不使用除草劑,只為了讓土地自己呼吸,重建生態循環;他選擇減少人為干預、只觀察土壤與氣候的回饋;他甚至提前倡議無過濾無澄清的釀造哲學,將葡萄酒的天然風貌保留下來。
這些做法,在當時並不流行,也無法為品牌帶來即時效益,還要受到鄰里家人的冷言於語。但今日這些做法早已是有機農法、永續認證、生物多樣性管理的核心理念。
永續,不只是新語言,而是舊哲學的重啟
你可以說,Gaja 做的不是永續,是風格。但事實上,他早在 ESG 成為企業指標前,就已在實踐永續的核心原則:尊重自然循環、最低限人為介入、最大化風土表達。當年根本沒有「低碳」、「生物多樣性」、「碳足跡」這些字眼,但他的行動卻完美詮釋了這些理念。
今天,包括 Gaja、Antinori、Planeta、Avignonesi 等義大利領導酒莊,紛紛導入永續標準,如Equalitas 認證(義大利永續酒莊系統)、SOStain 計畫(西西里產區的區域永續聯盟)、Biodynamic 農法應用(如 Tenuta di Valgiano)。這些都延續了當年 Gaja 種下的那顆懷疑種子:「傳統,不一定要照以前的方式做。」
一場從技術革命走向價值革命的轉變
Gaja 的女兒 Gaia Gaja 在 2004 年接手營運,成為第五代莊主。她延續了父親的精神,同時導入更系統化的永續策略與品牌治理。在一次接受 Decanter 訪問時她提到「父親總是告訴我們,永遠不要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 100% 正確的。你必須保留 30% 的懷疑。有時這令人沮喪,但他是對的。」這句話本身,就是永續精神的體現:不執著、不僵化、保持開放與責任感。

Gaia Gaja 推動的措施包括重新設計排水系統,保留雨水進入葡萄園而非排出;導入氣候數據模型,調整採收時機與灌溉策略;參與 Slow Wine Movement,推動更透明的葡萄酒生產資訊披露。這些行動,不僅讓 Gaja 保有產區品質標竿的地位,也讓義大利釀酒文化在當代 ESG 敘事中找到落地方式。
你支持的不只是好喝的酒,更是誰的信念
回顧從 Gaja 之後出現一整個世代的釀酒人,包含法國布根地的 Lalou Bize-Leroy,擁抱生物動力農法、拒絕任何人工調整;西班牙的 Telmo Rodríguez,致力於喚回本地品種、重建廢棄梯田;美國加州的 Paul Dolan,將永續農法制度化為企業標準;南非的 Sadie Family Wines,以旱地農法(Dry Farming)應對水資源枯竭。他們的共同點是「拒絕照抄前人,而是選擇聆聽土地本身。」
永續,可以是技術的問題,也更是立場的選擇。它要求釀酒者放下控制欲,也邀請飲用者放下盲從。Angelo Gaja 的革命也許始於桶子大小、品種選擇,但真正激進的地方是:他把「選擇」這件事,還給了土地,也還給了釀酒人自己。
在這個講求 ESG、碳中和、供應鏈責任的時代,一瓶酒的價值早已不只是「好喝」這麼簡單。你在支持的,是整座葡萄園的管理方式、一種對待自然的倫理態度,也是產業內部持續對話與修正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