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
讓蜜蜂回家:葡萄園裡最小但最關鍵的守護者

2025年8月11日

如果沒有蜜蜂,我們每天的餐桌將失去三分之一的食物。水果、蔬菜、咖啡、可可,甚至你最愛的葡萄酒,都依賴蜜蜂傳粉。但世界正面臨嚴峻挑戰。根據政府間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平台(IPBES)報告,超過 75% 的主要糧食作物至少部分依賴動物傳粉,而超過 40% 的野生授粉昆蟲正面臨區域性滅絕風險。

蜜蜂消失的主因包括

  1. 神經系統性殺蟲劑(如新煙鹼類)的大量使用:新煙鹼類會隨植物養分運輸到花粉與蜜露中,蜜蜂採集後面臨神經毒性傷害,影響定向飛行與覓食行為,並削弱蜂群健康。歐盟自 2013 年起臨時禁用三種新煙鹼類後,部分地區昆蟲族群下降速度有所緩解。
  2. 單一作物農業導致蜜源植物多樣性銳減:大規模單一作物種植使田野花期集中且短暫,蜜蜂覓食範圍拉大、能量耗損增加,比利時連作玉米田周圍授粉昆蟲種類減少近 60%。
  3. 氣候變遷造成花期與傳粉行為脫節:全球升溫使部分植物平均提早 10 天開花,日本北海道調查指出,開花高峰期與蜜蜂活動脫節導致櫻桃與油菜果實結實率下降 25%。
  4. 棲地碎裂與污染讓蜜蜂「無家可歸」:城市化與工業開發縮減棲地,加工與道路開發帶來污染與重金屬累積,美國伊利諾州 30 年內野生蜜蜂棲息地面積減半。

為了重建授粉網絡,一些前瞻的酒莊正在葡萄園中實施以下策略

  1. 全面禁用神經系統性殺蟲劑:法國波爾多 Château Pontet-Canet 自 2010 年起拒用新煙鹼類,改以生物防治(如寄生蜂控蚜蟲),蜂群健康與授粉效率皆優於鄰近未禁區。
  2. 保留行間野花草地與多樣開花植被:加州 Bonterra Vineyards 在葡萄行間種植鼠尾草、金盞花與苜蓿,不只為蜜蜂提供食物,也強化土壤生態。
  3. 設置「蜜蜂田」及蜜源植物長廊:西班牙 López de Heredia 酒莊創設 2 公頃「蜜蜂田」,藉苜蓿、紫苜蓿與油菜花等蜜源植物長廊連結地塊,園區授粉率達 98%。
  4. 推動混種作物與多樣農業策略:澳洲南澳阿德雷德山脈的 Penfolds 酒莊與橄欖園、花卉農戶輪作葡萄、橄欖與薰衣草,創造多季開花結構,授粉昆蟲多樣性與果實品質同步提升。
  5. 降低重型機械耕作以保護土壤微生物圈:德國摩澤爾河畔 Weingut Dr. Loosen 酒莊以馬匹輕耕,維持土壤透氣與菌根活性,花期蜜源植物豐富度增加 30%。

台灣在地啟發

  1. 雲林斗南鎮農會田間放蜂計畫:2019 年起在絲瓜田間安置蜂箱,投入蜂箱數年增至 50 箱,授粉成效提升 20% 至 30%,絲瓜產量與品質顯著成長。
  2. 蜜蜂故事館田間放蜂推廣:自 2016 年起無償供箱給友善農法果農,迄今逾 100 家農場參與,並帶動減藥及有機耕作風潮。

當你下一次品飲來自有機或生物動力酒莊的葡萄酒,請記得,你喝下的不僅是風土,更是這些無聲守護者蜜蜂以及人類與大地共生的努力。